第3638章(1 / 2)

足足近半刻钟的时间,汪兴国将教育和科研改革的事儿给郑芝龙讲了一遍。

饶是郑芝龙经历了无数的大战,此刻也是被这套组合拳给惊的的目瞪口呆,头皮发麻。

“早该如此了!”

“大明能有如今的局势,数次大战伤亡极小,几大研究院的功不可没的。”

“目前阶段看,现在的这些技术给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时间,基本上还是能仿制出绝大部分的,例如我们在这边发现的类似飞雷炮的臼炮。”

“成立了科工两院,集中力量搞出更为先进的技术,先进到其它人想仿制都没办法的时候,那我们就彻底的立于不败之地了。”

“不得不说这个改革和两院的设立干的真漂亮,我都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到数十年后的成果可。”

郑芝龙喃喃自语,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。

身为武将,尤其对外的数次大战中,越发的体会到了蒸汽机战船、飞雷炮等的重要性,前者是工业研究院的成果,后者是火器研究院的成果。

而这两种都是两院的成果之一,未来会有更多的成果。

若是真出现了如皇帝畅想中那种在空中日行千里以上、能千里之外互传信息的东西,那才是真正的技术。

兴奋过后,郑芝龙平复了心情看向汪国兴:“所以你的任务是和科工两院有关系?”

“对!”

汪兴国点了点:“无论是教育还是研究院,又或者国工两院,人才是最基本的,有三级教育体制和研究院在,未来我们不缺基础和中间层的科研人员,

但我们缺那种顶尖的、或者说有天赋的、又或者说那种为了真理‘癫狂’的人,

而这些在文艺复兴两百年的欧洲比较多,因为他们在思想上比较开放,所以他们敢去探索,

至少目前阶段来说,欧洲这方面的人才比大明多,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。

前期找这些人过渡一下,等我们的人培养起来了就行了。”

“这个我赞成!”

郑芝龙点了点头:“春秋战国百家争鸣,涌现出了多少大家先贤,诸如铁制耕具、灌溉工具、手摇纺车、鲁班尺、弩机等等。

若是一直持续下来,道家、兵家、阴阳家的辩证法与系统思维,法家、儒家、兵家三家的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,对后世的影响一定是极大的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百家争鸣若是一直持续下来,除了从农耕转向科技、经学转向哲学外,大一统会被打破,或许现在的华夏大地是欧洲式东亚。

整个华夏大地将会有数个政权并立,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延续两千年的大一统帝国,内战频仍、分裂割据,如果两者之前选择,那我可能更会选择现在的状态。

现在发展起来也不算太晚,大一统的思想已经深入华夏每个子民的心中,无论是怎么发展,那都会统一起来。

一个统一起来的华夏民族,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等等都远超数个在文化上认同的政权。”

“的确是这么个情况,群雄割据,相互征伐,华夏一定会死很多很多人,或许你我都不会存在这世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