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通山脉坐落于东大陆腹地,正如其名,山脉连绵不绝、山势险峻巍峨,峰顶仿佛直插云霄,天然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要塞——因此,军队几乎不可能翻越这座山脉。
也正因为这道天险,东大陆的历史进程,始终围绕着“向东发展”与“向西扩张”两大主线展开。
若说“天通山脉以西”的核心是“帝国”,那“天通山脉以东”的核心便是“皇国”。毫不夸张地说,东大陆的历史,就是以这两个强国为中心,不断推进的历史。
据沃德伯爵汇报,帝国与皇国之间,有着一段相似的历史脉络:当年洛萨帝国走向覆灭、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之时,皇国境内也几乎同时发生了“王朝更迭”,如今统治皇国的,是“泰瓦王朝”。
而现在,随着帝国逐渐显露崩塌之势,皇国境内,似乎也爆发了足以撼动根基的大动荡。
皇国的国教是神圣第一教会,又称“圣皇教”。圣皇教的教主被称作“圣导”,手握极大权力——皇国的历史,也被称作“皇帝与圣导之间,既冲突又合作的历史”。
不过,如今的泰瓦王朝,却成功大幅削弱了“圣导”这一神圣血统的权威。在以往的王朝,新政权只有得到圣导的承认,统治者才能自称“皇国之帝”;若未获承认,便只能称“王”,不仅权力根基会被认为不够稳固,还容易引发封建领主叛乱。而泰瓦王朝上台后,压制了“圣导血统的权威”,重新奠定了自己的权力基础,还一步步实现了权力集中——其集权程度,远非如今的帝国所能比拟。
但这样的统治模式,也并非没有问题。
此前,皇国的政务一直由神职人员掌管。这些神职人员自幼在“传教士学校”接受顶尖教育,与封建贵族不同,他们的利益与皇国本身深度绑定——毕竟,皇国是唯一以圣皇教为国教的国家。对皇国而言,神职人员无需担心会背叛,因此一直备受重用。
可泰瓦王朝认为,让神职人员主导政务,会变相强化圣导的权威,于是下令禁止神职人员参与政治。但政务总得有人处理,无奈之下,泰瓦王朝只能任命贵族,填补这一政治空缺。
要说哪种模式更好,实在难以判断:神职人员或许会与皇帝产生权力冲突,却绝不会背叛皇国;贵族或许会表面效忠皇帝,背地里却可能为了利益背叛政权。
泰瓦王朝的“皇帝”,靠排挤神职人员巩固了权力,可近几十年来,皇权却在飞速衰落。原因很简单:原本替代神职人员掌权的贵族——也就是所谓的“宫廷贵族”——逐渐掌控了实权,开始威胁皇帝的权威。
而如今的皇国宫廷总管,作为“宫廷贵族”的核心代表,据说权力已经“超越皇帝”。与之相对,现任皇国皇帝,也就是泰瓦王朝第十一代君主赫尔穆特二世,其处境竟与我颇为相似——没错,都是傀儡。
宫廷总管西格伯特·温德林·冯·弗伦岑-奥伦高,在皇国宫廷内手握至高权力,就连现任皇帝赫尔穆特二世,都是他通过政变推翻前任皇帝后,扶上皇位的。也正因如此,大部分实权都掌握在宫廷总管手中,赫尔穆特二世只是个空有头衔的君主。
自登基以来,赫尔穆特二世就一直惧怕这位宫廷总管,生怕自己某天会重蹈前任皇帝的覆辙,被推翻下台。
与此同时,宫廷总管与圣皇教的圣导之间,也爆发了激烈冲突:被流放的前任皇帝及其家人,躲进了圣皇教会寻求庇护;而一心想让神职人员重返政坛的圣导,选择支持前任皇帝,暗中策划着复辟政变。宫廷总管察觉这一动向后,直接下令烧毁了庇护前任皇帝的教堂,才勉强阻止了这场政变。
而赫尔穆特二世,却将这场危机,当成了巩固自身地位的机会,暗中联系了皇国的骑士团,想借助骑士团的力量制衡宫廷总管。
就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中,“皇国皇帝退位风波”爆发了。
某天,赫尔穆特二世突然宣布,自己将剃度为僧,此后闭门隐居在教堂中。在皇国,僧侣与皇帝身份互斥,既为僧,便不能为帝,反之亦然——他这番话,实则等同于宣布退位。
若赫尔穆特二世真的退位,皇国就必须重新拥立君主。可当时皇国王室的旁支,早已被地方贵族掌控,新君人选一旦确定,必然会引发皇室与这些“联姻贵族”(通过婚姻掌控旁支的贵族)之间的政治斗争。
宫廷总管或许认为,皇帝退位会让局势更加失控,对自己不利,于是立刻派使者劝说赫尔穆特二世,让他放弃退位的想法。而赫尔穆特二世则趁机提出条件:要他重返宫廷,必须处死所有未参与复辟政变的前任皇帝近亲,包括前任皇帝的弟弟;同时,还要除掉那个“可能取代他”的皇室傀儡(旁支中被贵族操控的继承人)。显然,他觉得只要除掉这些潜在威胁,“自己被推翻的风险就会消失”。
皇国王室本就有不少“联姻贵族”,赫尔穆特二世的要求,本质上是让宫廷总管与这些贵族为敌。好在那些地方贵族本身并不团结——与帝国“明确分为两大派系”不同,皇国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,混乱得毫无章法。
这或许就是高度集权留下的弊端:皇国缺乏能统合势力的“顶级权贵贵族”,导致各贵族派系难以形成合力,也更容易被逐个击破。
无论如何,宫廷总管最终还是答应了赫尔穆特二世的要求,将前任皇帝的近亲全部召入宫中,当场下令处死。
赫尔穆特二世见状,以为自己再也不用担心被流放,也不用害怕有人取代自己的皇位,终于放下心来,撤回了退位声明,重新返回了宫廷。
这,就是沃德伯爵口中“皇国的重大动荡”。
“那么,陛下,您对皇国这场风波,有什么看法?”
站在窗外的法比奥,见我听完汇报后沉默不语,开口问道。
“没什么复杂的,只能说我们运气不错——短期内,皇国肯定无暇顾及其他,不会干预我们帝国的事务了。不过,皇国接下来的麻烦,恐怕会越来越大。”
据之前的消息,皇国在提阿纳贝联盟宣布独立时,曾给予过提阿纳贝联盟一定支援;但另一方面,皇国也会在帝国与邻国交战时,暗中支援帝国的对手,刻意维持着东大陆的势力平衡。自洛萨帝国时代起,这两个大国就从未真正“友好”过,一直处于互相制衡的状态。
“是吗?可赫尔穆特二世不仅除掉了潜在的竞争对手,还借宫廷总管之手,削弱了联姻贵族的势力,说不定接下来,实权就能真正回到他手里了?”
“关键不在于‘被削弱的权力’是否消失,而在于‘这些权力最终落到了谁手里’。”
遗憾的是,目前没有任何消息显示,赫尔穆特二世“开始亲自处理政务”——要说有什么变化,那就是皇国的局势,看似“恢复了之前的常态”,实则暗流涌动。
“首先,宫廷总管犯下了‘无故诛杀王室成员’的罪行,而且杀的都是皇国王室近亲。之前与他结盟的贵族,见状必然会与他划清界限——毕竟没人愿意跟一个‘敢杀王室’的人合作,他接下来一定会陷入孤立。”
当初宫廷总管能成功发动政变,推翻前任皇帝,是因为前任皇帝本是“养子”,而他打出的旗号是“将皇位归还给合法继承人(赫尔穆特二世)”,有正当的理由支撑;但这次诛杀王室近亲,完全是无差别灭口,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,性质完全不同。
“可他能说是赫尔穆特二世下的命令啊?”
“你觉得这个理由能成立吗?不过是傀儡皇帝的一句口头请求罢了,连书面诏令都没有,谁会真的相信?”
“……抛开‘傀儡’这个身份不谈,缺乏证据,本身就是致命的劣势。”